總網頁瀏覽量

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

130602 景美山, 仙跡岩, 找到回母校的小山路...



大概三十五年前的某一天,我一個人還有不知道誰一起?從學校的後山操場的小土路,越過小土丘,一路亂走走到了仙跡岩,一晃都三十多年了,不知道這條小路還在否?

 後來懷恩隧道開通了,我猜有可能消失了!懸念了好久,直到最近連仔他們開始在收集台北市的二十條親山步道拓印,於是我提議:我們就以這二十條親山步道為基礎,每個月排一、兩條,這樣每個月大家都能到山上來呼吸新鮮空氣,又可以增進同學的情誼。

提出後,幾個基本腳都贊成,於是開始規劃行程,學校後山到仙跡岩的路又回到腦海裡來。

我想,如果這條路如果依然存在,我們去撿仙跡岩這顆拓印時,中午就可以安排回學校走走,大夥也有三十年沒回去過了吧?!這塊伴我們成長的地方,還真有點思念呢!

在網路上找了一些景美山、仙跡岩的資料,但沒有任何關於我們這條後山步道的資料,只能自己去找看看了…

這幾天天氣真熱爆了,我們「一七三八」這周排去走觀音山、占山諸峰,我一聽就軟掉了,還是走輕鬆路線-後圳山、景美山、學校後山、興隆山和興隆山東北峰吧!


早上十點半出門,天氣熱的已經有點受不了了,我還是騎微笑單車到公館,再搭捷運到景美站,從1號出口出站,經過景美菜市場想順便去看三級國家古蹟景美集應廟,但卻走到了進興宮。 




進興宮建於1934年(昭和九年)

正在納悶之際,看進興宮旁有一通道,看燈籠是寫著集應廟,難道是集應廟在進興宮後面,果不出其然,兩家廟是在一起的! 

集應廟是國家三級古蹟哦

景美集應廟創建於清同治六年(1867年)。供奉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人的保護神:保儀尊王張巡和保儀大夫許遠,四百年前,安溪人移民來台北,同時帶來他們的鄉土保護神:保儀尊王、保儀大夫、清水祖師等神明。

因為沒有做功課,走馬看花隨便看一看就離開了。

 喝茶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安溪鐵觀音馳名遐耳,而台灣大多數的茶種是從安溪接來,經數百來的改良,而成為今日的台灣茶。

看說明才知道這個集應廟是當地姓高人的信仰中心








集應廟有新的計畫...


看到拜財神的人最是虔誠

 續行在景後街買了一個飯糰,看看價格,30元,不便宜!找錢時,卻只找我六十元,我問老闆漲價了?

她笑笑說:歹勢,記錯了,以為你有加蛋!

哇哩,我如果不算錢,就被混過去了,原來這裡的人也不是很純樸的。



為了先去撿圳後山的基點,所以我選擇從景興路底的中油加旁登山口起登。 
 


坡地雨量收集站說明


由於基石位於石階步道旁,我自拍存證還引來小朋友的好奇,續行。 


由於景美山是小山,只有一百多公尺高,走起來蠻輕鬆的,只是天氣愈來愈熱,雖然是在林子裡走,汗水還是像泉水般的湧出,一下子汗衫就擠得出水了。 




看到一隻攀木蜥蝪

根吞石塊要花好幾百年






步道上的人頭是自然成形的





仙跡岩圍起來了,只能遠觀,腳印反而看不見了

由於今天是來探路的,加上仙跡岩來過數次,所以像仙跡岩廟、慈善亭之青蛙等景點都沒特別去尋,堅持走環山步道靠世新大學這一側的步道,沒多久就找到第二顆景美山的基點:景美山,又稱溪子口山,144m,二等三角點#1043 



前方就是拓印台,再過去就是我休息的亭子

接下來,我先去找拓印台,再來決定要怎麼走。 




因為今天忘了帶地圖,只能靠記憶的,記得往麥田登山口是拓印台過去一點的叉路(回來看才發現記錯了),於是過了拓印我就轉走小土路,因為直行是到海巡署,以前就是從海巡署登山口上來的。

在土路上忽上忽下的東轉西繞,又要從林子的縫隙中,看是不是能找到熟悉的地標,在這土路繞了快一個鐘頭,還好遇到一位先生,他說這條路出去也是海巡署哦,你要去懷恩隧道應該走錯了! 
 還好有問,不然就要繞更久了,只是覺得走回稜線步道上坡倍感疲憊,上到稜線後,看拓印台附近正好有個亭子,就在這吃飯糰吧!

亭子裡有一張石方桌,有四張長石椅依桌四邊擺放,正常的話可以坐八個人,如果要擠的話,12個人也坐下了!當時有一對夫婦各佔一條椅子,另外一位帶狗的婦人佔了一個半椅子,我去只好像小媳婦坐那僅剩的半張椅子了。

坦白講,我們都有一個習慣,不管坐車或公園、山上的椅子,如果旁邊沒人坐,總是會把提袋放在空的椅子上,一方面是不希望袋子髒掉,另一方面這動物宣示主權的習性有關,動物與動物都有安全距離的習性,不希望跟不熟的動物太靠近,以策安全,只是這樣比較會顧人怨,人家會想:椅子是大家的,你憑什麼一人佔二、三張椅子。

吃飽喝足,體力也恢復了,往回退回「興隆220叉」,往下走,我在樹縫看到「賀三度通過醫學中心」的紅色看板,我想應該是萬芳醫院,往這個方向就對了!



「在月夜裡搖啊搖,姑~娘喲妳已在我的心海裡」,在不遠處飄來不太悅耳的綠島小夜曲,可能在附近有廟宇,沿著歌聲找到了福安宮【註一】,福安宮位在懷恩隧道的正上方,而福安宮旁有兩條路,一是往海巡署,另一是往景隆路二段220巷(大概就在我們以前等253公車總站興德國小附近),方向都不對,因此我開始找第三條路,在過了福安宮有一條筆直的土路,走到底是丁字路口,取右而行,左方是竹林高地,我在想,是不是要爬到上面才對,但經驗告訴我,沒路再說。 

 也沒走多久,前方似乎有操場的紅綠跑道,快步往前,果然沒錯,就是中國科技大學的後山操場,是我們以前上體育課的地方。


前方就是司令台












順著樓梯下去,有好多地方跟三十年前對不太起來了,隨便拍個幾十張照片,一路往山下走去,走到自強樓一樓的醫務室,腦子想起中午我們軍樂隊練習,傅腳仔吹小喇叭、阿財的Tenor sax、祥仔和王裕吹saxophone、我打鼓,大家吹得正起勁,滕醫官來敲門要我們安靜,我們吵得他沒辦法睡午覺!

滕醫官是個老醫師,是個好人,他絕對認得我是軍樂隊的人,就是每天中午吵得他沒辦法好好睡午覺的軍樂隊,但我生病去拿藥,他從來沒趁機報仇,這種胸襟當個好人就絕對綽綽有餘了。 

右邊這間就是以前的醫務室,最後一間就是軍樂社

今天的前三個任務完成了,出了校門就是萬芳醫院捷運站,我想天氣那麼熱,還是坐車回家吧!

回到家,電視說下午一點四十三分發生六點三級的地震,震央在南投仁愛鄉,台北市震度三級,我當時在搭捷運,對這個地震竟然完全無感

【註一】福安宮:廟址在懷恩隧道上的溪仔口山山腰上,根據廟史記載,清末陳氏渡海來台,定居於仙跡岩山腰,供奉土地公於此地;後由其子孫與附近居民組織福盟,籌資興建小廟安奉。自登山步道開闢,登山者漸增,經由此登山客經常參拜,香火鼎盛,但因廟小且破舊,於是陳氏親族陳萬得先生發起重建,承蒙各界諸善信踴躍捐款建廟,遂於民國七十四年完工安座,呈現今貌。廟門入口廟名「福安宮」的匾額,為當時監察院長黃尊秋先生的題贈,門聯由當時景美地區的監察委員許炳南先生所題贈。此廟雖位處偏僻山腰,但卻有院長級的名流題字相贈,蓬璧增輝,相當特別。造訪此宮,可由興隆路二段22065(興隆公園南側)上仙跡岩步道,大約100公尺處依指示牌左轉,往三段304巷方向,步行10公尺的右方;亦可由興隆路三段304巷巷底,在興光市場後方上仙跡岩步道,約在200公尺處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