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1108到大陸看到的新鮮事(四)





深圳世界之窗烏瞰
深圳不像青島、昆明,不是什麼有名的旅遊城市,大家比較有印象的可能
是錦繡中華、世界之窗、大梅沙海水浴場、海上世界或是華僑城的歡樂
谷,但,你可能不知道深圳有建於明洪武年間(朱元璋的年號,距今六百多年)的南頭新安古城、有嶺南唯一的「皇陵」-宋少帝墓、有號稱中國三大皇家敕建天后宮之一的赤灣天后宮,還有康熙年間建造、林則徐打鴉片戰爭時的古砲台等景點,這次除了新安古城沒有去以外,其他宋少帝墓、赤灣天后宮和古砲台,我都一一去踩踏一番,茲報告如下!



首先講宋少帝趙昺(音,我時常講,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」,但他例外,他沒有機會可惡,啊~可憐的小朋友啊!



他是南宋的最後一個皇帝,雖然他死時,才剛八歲,但他還是一個正式的皇帝!
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宋末三傑,文天祥、陸秀夫和張世傑,我先交待一下整個故事。
西元1278年,大他三歲的哥哥宋端宗趙昰(音是)在今天的香港病死,當時陸秀夫在今天香港大嶼山梅窩擁立他(趙昺)當皇帝,並逃往崖山固守(在今廣東新會區古井鎮附近,是潭江的出海口,出海口左邊鄰近珠海三灶機場,右邊海域,則有很多台灣朋友熟悉的上川島與下川島),以陸秀夫為左丞相,文天祥為右丞相,張世傑為太傅。











當時宋軍尚有約20萬人(有軍有民),在崖山建立了行宮、營房及防禦工事,因為小皇帝年幼,政事由楊太后做主,加封文天祥為信國公,負責在外擴充軍備、建立抗元據點;封太傅張世傑為越國公,在崖山率兵護駕;丞相陸秀夫主持政務、籌集錢糧、詔各地勤王。

當時在潮陽(今閩粵交界處)的文天祥突遭元軍元帥張弘範的突襲,文天祥於五坡嶺(廣東汕尾海豐縣城北面)被俘,接著元軍乘勢進逼崖山。隔年元月,崖山海口制高點被元軍所佔,崖山政權陷入空前危機。



張弘範強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,文天祥拒不答應,揮筆寫下《過零丁洋》(零丁洋即今日珠江出海口、蛇口海面的伶仃洋),表達以死報國的決心。詩曰:
辛苦遭逢起一經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
山河破碎風飄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
惶恐灘頭說惶恐,零丁洋裏歎零丁。
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張弘範讀罷讚嘆說:「真是人好、詩好,這種忠臣不能苦苦相逼啊!」
接著,元軍大舉進攻崖山的趙昺小朝廷,宋軍水師負隅頑抗,在崖門海域裡與元軍交戰,史稱「崖門海戰」,戰況慘烈,當時文天祥就在元軍船上,親眼看到宋軍慘敗,心如刀割,記下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」-
南人志欲扶崑崙,北人氣欲黃河吞。一朝天昏風雨惡,炮火雷飛箭星落。誰雌誰雄頃刻分,流屍漂血洋水渾。昨朝南船滿崖海,今朝只有北船在。昨夜兩邊桴鼓鳴,今朝船船鼾睡聲。北兵去家八千里,椎牛釃酒人人喜。惟有孤臣雨淚垂,冥冥不敢向人啼」,看了真的催人熱淚啊!



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,便背著這位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殉國,兩人壯烈犧牲,宋王朝從此走入歷史。



後來小皇帝的遺骸隨著洋流漂到深圳的赤灣,被一個老和尚看到(據記載,小皇帝的遺骸漂在水上,有大批海鷗飛遮其上),設法把他給打撈上岸,因為服飾華麗,不似常人,加上海戰剛過,疑是帝骸,所以就將他葬在深圳赤灣的小南山;另外還有一個民間傳說,當時赤灣海邊天后廟(即今天位於赤灣的天后博物館)的一根棟梁卻突然塌下,廟祝與鄉紳父老急忙焚香問卜,得知當時赤灣海灘漂來一具身著黃袍龍衣童屍為宋少帝的遺骸,塌下的棟梁是天后娘娘送少帝做棺材的。



七、八年前我到深來洽公,沒事就把地圖舖在地上仔細的看今天去了那些地方、明天要去什麼地方,我朋友住在蛇口,所以地圖常常會在蛇口港附近打轉,那時候就注意到赤灣有個個少帝陵與天后宮,就一直想去看看!

在網路上得知蛇口線地鐵已通車到赤灣,所以就搭地鐵到蛇口線的終點站赤灣站,一出站,我暈,怎麼是在一個荒郊野外,我走到站前的公車招呼站,想了解這有什麼公車?會開到那去?






但很奇怪的是這邊完全沒有標示任何公車訊息,在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,我想,我平常有爬山運動,又是穿登山鞋出來的,不走走怎麼能知道自己的實力到那裡了,所以看了地鐵站外的地圖,判定應該是向左走,於是沿著馬路一直走,走到了一座高架道路,看樣子是往大南山隧道的,另一頭是往蛇口港的,看來我是選錯邊了,怎麼辦?回頭吧!在回頭的路上,有一顆山頭,被剷平了一半,仔細看,這種石材好像是拿來做地磚的,大家看像不像?


整棵山都是這種花崗石

又回到了赤灣地鐵站,我想頭都洗下去了,就繼續往前走吧,總有一邊是對的吧!


終於看到了赤灣天后宮,但不得其門而入,於是我就繼續往前走,大約又走了十五分鐘,東問西找,先看到有一些五顏六色的小旗子掉在樹上,轉了過來,看到了一座雕像,是陸秀夫背著宋少帝投海的雕像,矗立在墓的入口處,往前走約三、四十步,就是少帝墓,大概不比蘇副總統後選人的祖墳大,似乎專人照顧,所以環境衛生不差,墓的左上方有一小觀音廟,也是很多人拜,致於為何墓旁有一小觀音廟,問了幾個人也沒找到要的答案。



蒙古朝廷對宋朝皇族的態度是趕盡殺絕的,所以很多趙姓的人都改名換姓,四處匿藏,一直到朱元璋建立了明朝,趙姓子孫才紛紛改回原姓。
墓碑正中鐫刻大宋祥慶少帝之陵八個填金大字;右左兩行填金小字為:本山坐於兼祭複卦四支辛亥歲趙氏三派裔孫重修。可見趙氏子孫並沒有忘卻這個苦命的祖先,時時還掛念著他,我想這是趙昺唯一值得告慰的了!




看完了宋少帝的陵寢,往回走又到了天后宮,從這邊走才看到入口,原來在另外一頭,門口處有賣票的地方,一張十五元人民幣,真貴!
下次再講吧!

沒有留言: